卜卦伴奏_卜卦伴奏mp3
1.中国各地风俗
2.老婆最大卜卦伴奏及歌词
3.傣族的文化有哪些?
4.谁能推荐几首很好听的中文和英文歌曲
5.音乐风格的古典音乐
6.傣族文化有哪些? (看看有多少人知道。)
藏族音乐
藏族音乐
藏族主要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上的西藏以及青海、 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人口为3870068人(1982年 统计)。信奉 嘛教(属大乘佛教)。藏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藏语支,有卫藏、康、安多3个方言区。卫藏方 言区包括西藏全境(除昌都地区外);康方言区包括四 川甘孜州,西藏昌都地区,云南迪庆州,青海玉树州;安 多方言区包括青海海南、黄南、海西、海北、果洛等州, 四川阿坝州,甘肃甘南州。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 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 方面,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早在12、13世纪前后,即出 现了论述藏族民族音乐的专著,如萨迦班达智·贡格坚 赞的《论西藏音乐》等。寺庙中至今保存并使用藏族的 古老图形乐谱——央移谱。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 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3大类。民 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器乐等5类。卫藏、康、安多3大方言区的民间音乐在风 格上有明显的差别,乐种亦不尽相同。宗教音乐包括诵 经音乐、宗教仪式乐舞羌姆、寺院器乐;宫廷乐舞嘎尔 只传于拉萨布达拉宫及日喀则扎什仑布寺。民间音乐在 传统音乐中居主要地位。 央移谱 民歌 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 歌、颂经调等。
山歌 卫藏地区称“拉噜”、康地区称“噜”、安 多地区称“勒”,是在山野间自由演唱的歌曲。山歌音 域宽广,节拍、节,旋律起伏较大,悠长高亢,极富 高原特色。安多地区的山歌当地亦称为酒曲。牧歌流行 于牧区,与山歌音乐特点相近。山歌、牧歌有多种曲调, 结构多为上下句体,常用羽、徵、商、宫五声(或六声) 调式。甘孜山歌《阿中》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劳动歌 藏语称“勒谐”,种类甚多,几乎在各种 劳动中都有特定的歌曲。有的节奏鲜明,与劳动动作紧 密配合,如打青稞、挖土、打墙等;有的节奏较为自由, 如放牧、犁地、挤奶等。劳动歌有独唱、齐唱及一领众 和等形式。
爱情歌 包括情歌 情茶歌等 情歌安多地区称“拉 伊”,卫藏地区称“嘎噜”。情歌音乐有的较深情,有 的较开阔自由,接近山歌风格。情茶歌藏语称“克加”, 流传于云南中甸等地,是在青年男女们聚会、饮茶以表 达爱情时唱的歌,包括招呼歌、进门歌、对歌、感谢歌、 告别歌等。 风俗歌 包括酒歌、猜情对歌、婚礼歌、箭歌、告 别歌等。
①酒歌。藏语称“羌谐”,流传于藏区各地,在节庆 聚会敬酒时唱。安多地区的“则柔”,甘南地区的“格 儿”,都属酒歌一类。各地酒歌的演唱形式不同,有的 边舞边唱,有的只唱不舞。音乐开朗热情,多为宫调式。 如下例:
②猜情对歌。卫藏地区称“次加”、康地区称“叶 莫”或“戈莫”,安多地区称“谐莫”等,是藏族青年相 聚或作占卦游戏时所唱的歌,流传广泛。四川藏族 区青年游戏时常以戒指作为卜卦的信物,因此亦称“箍 箍卦”。猜情对歌的音乐轻松活泼,常用五拍子与四拍 子的混合拍,以宫、羽、徵调式为常见。
③婚礼歌。各地的婚礼歌及演唱形式不同,大致包 括接亲歌、离家歌、途中歌、迎亲歌等。其中有的旋律 悠长,有的欢快带有舞曲性质。
④箭歌。藏语称“达谐”,主要流行于西藏林芝地 区,亦称“工布箭歌”,春夏之际,在林卡耍坝子时演 唱,是射手们夸耀弓箭及射箭技术所唱的歌。唱时伴以 舞蹈动作。音乐中常用附点音、三连音和切分音,清新 明快。
⑤告别歌。流行于四川丹巴等地,在送别贵客、亲 友时由中、老年妇女演唱。歌曲诚挚动人,多用包含变 宫音与清羽音的七声羽调式。 颂经调 亦称六字真言歌。藏语称“玛乃”,是信 佛群众在寺院朝拜神佛时唱的,各地有不同曲调。 此外,儿歌的旋律简洁明快,节奏跳跃活泼。苦歌, 藏语称“觉噜”,音乐速度徐缓,旋律哀伤凄婉。札木 聂(六弦琴)弹唱,主要流行于西藏日喀则、林芝,以 及甘肃甘南等地。音乐较清新活泼,略带舞曲特色,多 用羽调式。其他还有催眠歌、问答歌、诙谐歌等。
歌舞音乐 藏族民间歌舞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歌 舞曲的唱词内容广泛,如歌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赞 美妇女的容貌服饰,思念亲人,祝福相会,祝颂吉祥如 意以及宗教信仰等内容。从50年代起,群众又编唱了许 多反映新生活的歌词。
果谐 一种古老的歌舞形式,意为圆圈歌舞,流传 广泛,萨迦地区称“索”,工布地区称“波”或“波强”, 藏北牧区、康地区、安多地区称“卓”或“果卓”(俗 称锅庄)。果谐多在节日喜庆、劳动之余和宗教仪式上 演唱,参加者相互拉手扶肩,边唱边舞,不用乐器伴奏。 西藏地区果谐的音乐朴素、热情,结构简练,一般由慢 歌段和快板段两部分组成,后者是前者旋律的简化和紧 缩,以脚顿地为节,作为乐曲的前奏、间奏及结尾。以 拍为主,但在前奏、间奏、结尾中常出现变化节拍。多 数乐曲以五声调式为基础,个别乐曲为六声、七声音阶; 常用宫、羽、徵调式。康地区流传的卓,有的在慢歌段 前加散板领唱,扩大成三部结构;慢歌段中多运用三连 音、五连音、切分音、附点音及装饰音,音乐浑厚深沉, 快歌段旋律简练,节奏鲜明,音乐矫健而富于动力。四 川的嘉戎藏族地区流行的锅庄,分大锅庄、小锅庄两种, 常用七声羽、角调式。除自然音外,旋律中常出现变奏 或清羽音,音乐风格独特。如下例: 堆谐 为西藏西部地方的歌舞。堆是高地的意思,指 雅鲁藏布江流域由日喀则以西至阿里整个地区。堆谐在 拉萨地区极为盛行,最初只用札木聂伴奏,后发展为小 型乐队伴奏。堆谐的结构由前奏、慢歌段、间奏、快歌 段、结尾组成,慢歌段音乐优美开朗,快歌段用紧拉 慢唱的手法,使音乐欢快紧凑。堆谐的前奏、间奏与结 尾的曲调基本固定,但慢、快歌段的旋律各不相同。多 用宫调式,亦有羽、商调式,曲中常出现宫、羽调式交 替,结尾处由主调向下属调转调成为堆谐特有的终止式。
下例是堆谐曲调的片断:弦子 藏语称“页”、“伊”或“康谐”,流行于 康、卫藏地区。由于歌舞时男子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 领舞伴奏,故称弦子。弦子发源于四川巴塘,巴塘弦子 以曲调优美,曲目丰富,舞姿舒展而著称。弦子的音乐 极富歌唱性,结构简练,多为羽调式,徵、商调式次之, 乐曲中常出现调式交替。歌曲以6个音节为一句,以4句 为一首;多数曲调可自由填唱新词。如下例: 囊玛 主要流行在拉萨地区。囊玛的音乐基本上由 中速的引子、慢板的歌曲及快板的舞曲 3部分组成。歌 曲部分的音乐典雅优美,演唱时伴以简单舞蹈动作;舞 曲部分热情活泼,舞蹈轻快舒展,表演者只舞不唱。引 子的曲调基本固定;舞蹈部分各曲大同小异,多数为商 调式,个别乐曲结束于羽、宫调式;歌曲部分的曲调各 不相同,有些歌曲中有近关系转调;伴奏形式与堆谐相 同。
谐钦 流传于西藏拉萨、山南、日喀则、阿里等地 区的古老仪式歌舞形式,多在隆重节日或仪式时演唱。 谐钦一般由带有标题的歌舞曲多首组成,首尾乐曲分别 称为“谐果”(引子)及“扎西”(吉祥),每首歌舞 曲由慢板及快板,或由慢板、中板、快板组成,音乐古 朴热情。歌词内容有人类起源、历史传说、赞颂祝福等。 热巴谐 流行于康巴地区的流浪艺人表演的歌舞。 包括鼓铃舞、杂耍、歌舞剧、木棒舞、鹿舞、刀舞、热 巴弦子等多种表演形式。热巴弦子音乐与民间流行的弦 子相同,鼓铃舞音乐包括散板的男声领唱及慢板齐唱,音 乐热情优美,富于魅力。 此外,还有流行于西藏地区的卓谐(鼓舞),流行 于云南中甸地区的雄冲、卓见,流行于甘南地区的多底 舞、嘎巴舞等。
说唱音乐 藏族说唱音乐有仲谐、折嘎、 嘛玛尼 等数种,多由民间艺人和僧人演唱。 仲谐 意为讲故事的歌,有说有唱,流传甚广,内容 多为长篇民间故事或叙事诗,如《格萨尔王传》、《藏 岭·尼麦贡觉》等。唱腔数量甚多,大多具有朗诵性特 点,结构多为上下句组成的乐段及其变化重复。
折嘎 是贫苦流浪艺人乞讨时,或游方僧人化缘时 表演的一种说唱音乐。多用牛角胡琴伴奏,自拉自唱。 有的艺人只用木棒做道具,一面说唱,一面表演动作。唱 词有的讲述故事,有的即兴编词,多为颂赞主人的吉利 话。音乐简单朴素,具说唱特点。 嘛玛尼 是一种古老的说唱形式。演唱者多为尼 姑或民间艺人,他们张挂起描绘佛经故事的轴画,向群 众说唱画中故事。
戏曲音乐——藏戏 藏戏包括西藏藏戏(姆)、 安多藏戏(南木特)、德格藏戏、昌都藏戏等 4个剧种, 各剧种的唱腔、音乐、表演、服饰等具有不同特色。西 藏藏戏及安多藏戏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西藏藏戏历史 悠久,其起源可追溯到8世纪赤松德赞时期,在桑 寺落 成典礼上,艺人们将藏族民间舞与佛经故事结合成为一 种哑剧式的跳神仪式。过去藏戏在广场演出,伴奏只用 鼓与镲,以人声为演员帮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藏戏被搬上舞台,并对唱腔、乐队等进行了改革,丰富 了藏戏音乐的表现力。 西藏藏戏的传统结构共分3部分,第1部分“顿”,为 开场白;第2部分“堆”,是正戏;第3部分“扎西”,是 祝福吉祥如意的结尾歌舞。藏戏传统唱腔均为节 的散板,分为“达仁”(长调)、“达通”(短调)、“挡 鲁”(反调)、“觉鲁”(悲调)、“谐木朗达”(民歌 型唱腔)5种,另有民歌、舞曲若干。其中,长调、短调 在各个剧目中因人定曲,唱腔以人物命名,各有区别,不 能任意换用。唱腔多达数十种,有些旋律大同小异。反 调、悲调和民歌型唱腔等是通用唱腔,任何剧目和人物 均可使用。唱词多为7~9字为一句,每两句为1段。“雄 玛朗达”的头尾是唱段,中间是朗诵性韵白,唱词字数 较自由,根据需要掌握。
西藏藏戏音乐与谐钦(大型歌舞)及后藏民歌有密 切联系。藏戏唱腔中极有特色的“真固”唱法(一种装 饰性花腔)源于酒歌和后藏民歌。藏戏的人声帮腔,主 要是重复唱腔乐句的结尾部分。藏戏唱腔的音域一般在 八度以内,女声以真声演唱,音区多在 ~ 之间;男 声用真声结合的唱法,音区较高,常在 ~ 之间; 男女声演唱都侧重运用脑后音的唱法,行腔高亢嘹亮。
器乐 藏族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弹拨乐器有札木聂、 扬琴;弓弦乐器有牛角胡、贴琴、根卡、胡琴、热玛琴 等;吹管乐器有竖笛、骨笛、大号、号、唢呐、铜笛、 海螺、口弦、竹笛、泥笛等;打击乐器有大鼓、热巴鼓、 达玛鼓、巴郎鼓、锣、镲、串铃等。其中的札木聂、牛 角胡、大号、竖笛最富有特色。札木聂即六弦琴,据传 已有600~700年历史,是民间歌舞堆谐、囊玛和札木聂 弹唱的主要伴奏乐器。牛角胡,藏语称“比汪”或“比 庸”,与二胡形制相似,但琴筒用牛角制成,主要为弦 子及折嘎伴奏。由于琴弓较短,演奏时凡旋律中的长音, 均奏成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复,并在弱拍上加用大二度或 小三度的倚音或复倚音,形成弦子音乐的主要特色。竖 笛、骨笛流传于牧区。竖笛用木制,骨笛用鹰腿骨或羊 腿骨制成,音区高,音量小,声音尖细,常用以吹奏牧 歌曲调。大号,藏语称“同钦”,铜制,管身无孔,长 约3米,下端有大 叭口,能吹出基音及五度泛音,音量 宏大,多用于寺院仪式活动及藏戏音乐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1958年西藏进 行民主改革以后,藏族音乐文化有了很展 各地区已 先后成立群众艺术馆及专业文艺演出单位,如西藏自治 区歌舞团、西藏藏剧团、青海省民族歌舞团及各省(区) 所属州(专区)、县一级的文工团、队等,在创作、演出、 收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著名 藏戏艺人有扎西顿珠(已故)、阿玛次仁等;《格萨尔 王传》说唱艺人有仲克扎巴玉梅等;民间歌手有阿麦惹 (已故)、穷布珍(已故)、安妮等。歌唱家才旦卓玛, 作曲家白登朗吉、格桑达吉,指挥家俄珠多吉等,是建 国后培养出来的专业音乐工作者。汉族作曲家罗念一等 长期扎根高原,为发展民族音乐事业作出可贵贡献。
中国各地风俗
一说起古风音乐,我们脑海里复习浮现的都是古侠里白衣飘飘的男主和红衣魅人的女主。越现代的我们越喜欢古风的东西,现在很流行古风的东西,比如我们的襦裙,汉服,留着长发弄个漂亮的古代发型,音乐也是一样,还有很多人喜欢古风歌曲。
我最喜欢的古风歌曲是大鱼–周深,这首歌一想起,这要另多少人泪目,因为实在太虐了。难过死人了,周深的声音,一开始我一直以为是女生,没想到后面得知只男生时,真的太惊讶了,因为这声音太女生化了并且那么高的音。我们都渴望自己是一条只有七秒钟记忆的金鱼,但是显而易见,我们很少记得快乐的时光,但是那些伤即使被埋在心里还是会在雨天里浮现,还是会被这歌勾起。如果你真的有伤,我还是劝你一句,不要听这歌。想起当初看了一部是这首歌为主题曲的**的伙伴哭的稀里哗啦的样子,心里想笑但是貌似当初的自己也是哭的一副停不下来的样子还是算了,当初哭的不能自己的我以为现在成熟了不会了,但是不是。现在再重温一遍,还是那个傻傻的自己。
古风的歌曲总是有这样的魅力,它总能引起我们的惆怅,但又舍不得割舍,回味一遍又一遍。它让人又爱又恨。当然喜欢古风生活的朋友们肯定是因为喜欢这种凄凉的感觉才会爱听,如果不伤感,那就没有那种感觉了。每个类型的音乐我都喜欢听,只要感觉对了,都会一遍又一遍地听,不知道你们是否一样。但是古风的我还是一直都在听,因为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侠风的自己。
老婆最大卜卦伴奏及歌词
少数民族的新年习俗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整夜守岁。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饭,以示来年要丰收。这种饭叫“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 节日期间喜爱举行抛花包活动。男女青年各分一队,双方相距约50米,划出界线,互相抛接,凡抛出界线或没有接着便为输者。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初一这一天,举行传统的“打土块”活动。他们以土块做“武器”,互掷对方,这一天,年过花甲的老者也要兴冲冲跑到山野的“战场”上去大显身手。
侗族——初一清早,从塘里弄几条又大又鲜灵的鲤鱼,煎、炸、烧、炖、摆上桌,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侗家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春节时,盛行爬山比赛。谁先爬到顶,谁就得到姑娘或小伙子的礼物。姑娘赠送自己刺绣的侗锦,小伙子献出精致的竹盒、斗笠,这项活动往往持续半月之久。
仡佬族——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节。因他们居住在气温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开始发芽,春天才开始。在这即将春耕大忙之际,大家团聚在一起过年,共同祈祷祖宗、山神保佑,诸事如意,五谷丰登。又因清明节常在三月初左右,这样两个节一起过,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仡佬年,也就是春节。年轻人在节日期间,连村接寨举行打鸡毛、打毽子、打花龙、打鸡蛋等活动,还伴之以歌舞,尽情欢乐。
哈萨克族——春节期间喜爱开展“姑娘追”活动。这种活动风趣动人,也是男女青年表白爱情的一种别致方式。
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姑娘们便奖给神一碗香甜的米酒。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哪个小伙子获胜,姑娘就会把水酒作为奖品送到他的嘴边。春节期间,各家各户都酿水酒,向长辈敬酒。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春节时,人们身着盛装,一对对兴高烈地玩跷跷板,彼此一起一落,谁在空中做的动作优美,弹得高,谁就领先获胜。
水族—— 按照水族的水历,正月的第十二日为“端节”,即“过年”的意思。节日的夜晚,寨子里举行联欢,在锣鼓和唢呐声中,男女青年尽情唱歌跳舞。联欢会上使用的锣鼓类型很多,最大的直径一米以上,锣重一二百公斤。鼓面画有花纹图案,鼓身刻着浮雕,既是民间乐嚣,又是工艺品。
傣族——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将举行“象脚鼓比赛”,选手们精神振奋、击鼓不停,谁的动作优美、鼓声好即获奖。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独龙族——年,一般在每年农历十二月下旬举行,具体日期由各个家族自己卜卦决定,节期长短也视准备的食物多寡而定。由于独龙族没有文字,过去邀请客人过年节,就只好用刻木或结绳作"请柬"。一个家族决定哪一天过节后,计算出离过节还有几天,如果以刻木记日,就在特制的木板上刻上几格,每一格代表一天,然后剖为两半,一半自己留着,一半送给客人。以后双方每过一天就削去一格,削到剩最后一格时,就知道第二天要过节了。如果用结绳记日,离过节还有多少天,就结多少个结,然后将结绳送给要邀请的亲友,自己留一条,每过一天解一个结,解到最后一个"结"的时候,就知道是过年了。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平县境内的卡多人,过年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六。传说古时勇敢的卡多青年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出征应战,临行时留下话,他们哪天还乡,新的生活就从哪天开始。战争结束后,因征途遥远,直到新年初六日他们才回家。家乡人就把这一天定为新的一年开始。过年时,他们杀猪宰羊,跳大鼓舞,以此庆祝。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众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然后家人团聚吃糯米饭。
勒墨人(白族的称谓)——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碧江县,他们有自己的推算节令的方法,春节日期也有差异。如桃花发苞时称三月,漆树发叶到五寸左右称五月,这样的推算结果,一年是十三个月,三月称三月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基诺族——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群众把公历六月称作过年月,歌手们轮番互相对歌,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过年时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妇女们一边品尝酒肴,一边跳大鼓舞,男女青年们乘此时机谈情说爱,寻找自己的情侣。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年三十家宴十分丰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饺子、火烧、豆包等;传统年菜有鲜美的血肠、煮白肉及别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征吉庆有余的鱼菜更不可少。子时还要吃一顿送旧迎新的鲜肉水饺。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比赛。除夕更岁时,一家人围坐在包内火炉边,在向长辈敬献“辞岁酒”之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春节期间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达斡尔族——生活在黑龙江和嫩江两岸。除夕年饭是黄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们一进门就抢食年糕,借以祈愿生活年年提高。 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长辈年老者带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活动。
瑶族——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夫,一人扮扩锄农民,三人边舞边歌,表示庆农业丰收;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寻找意中人。 每年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和欢笑声。
拉祜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扩塔”节(拉祜语为春节)。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争先恐后跑到泉边,迎接象征纯洁、幸福的新水,以先得为快。同时,带着礼品走村串寨、访亲问友。
高山族——台湾高山族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作“芥菜”,吃这种菜是预示寿命长。有的人将长长的粉丝加入长年菜里,象征着长生不老。
黎族——过春节,家家宰猪杀鸡、备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吃“年饭”,席间唱“贺年歌”。大年初一或初二,人们集体,猎物的来先分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怀孕妇女可以获得两份猎物。
佤族——新年第一次见面除相互道喜外,还赠以糯米粑团、甘蔗和芭蕉,以此祝愿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土家族——在全家的团圆饭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
维吾尔族——年节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罗”,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圆盘馓子)、“亚依玛扎”(花边馓子)、“波呼萨克”(炸吉皮)、“沙木波萨”(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傣族的文化有哪些?
我想要为你画个小圈儿
把我们俩都围在中间儿
咱俩的感情像条鞋带儿
把你和我俩人绑在一块儿
我想要为你织个坎肩儿
陪着你度过那最冷的天儿
我想要和你摆个小摊儿
和你一起努力挣点小钱儿
老婆最大呀老公第二
你是我的心呀你是我的肝儿
不求你发财呀不用你当官儿
这辈子注定围着你打转儿
老婆最大呀老公最二
你要答应我不许找小三儿
年轻的情儿呀老来的伴儿
我想要为你生个小孩儿
Rap:老婆最大我会听你的话
我会任你打骂决不和你吵架
老婆最大有你什么都不怕
我偷偷算了一卦你是我的神话
Lv GUCCI还有prada
我都要为你拿下
就算你要星星和月亮
我也为你来摘下
我想要为你画个小圈儿
把我们俩都围在中间儿
咱俩的感情像条鞋带儿
把你和我俩人绑在一块儿
我想要为你织个坎肩儿
陪着你度过那最冷的天儿
我想要和你摆个小摊儿
和你一起努力挣点小钱儿
老婆最大呀老公第二
你是我的心呀你是我的肝儿
不求你发财呀不用你当官儿
这辈子注定围着你打转儿
老婆最大呀老公最二
你要答应我不许找小三儿
年轻的情儿呀老来的伴儿
我想要为你生个小孩儿
老婆最大呀老公第二
你是我的心呀你是我的肝儿
不求你发财呀不用你当官儿
这辈子注定围着你打转儿
老婆最大呀老公最二
你要答应我不许找小三儿
年轻的情儿呀老来的伴儿
我想要为你生个小孩儿
Rap:就算我在万人之上
也在你的一人之下
你让我去哪我就去哪
为你做牛做马决不弄虚作
新认识的女孩新存的电话号码
都要准备一下每天让你检查
听老婆会发达怕老婆会发达
疼老婆爱老婆会发达
老婆老婆你最大
谁能推荐几首很好听的中文和英文歌曲
傣族
一、傣族概述
傣族人口102.5万(1990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新平等30余县市。
傣族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区。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建置益州郡,傣族聚居的地方是益州郡的西南边疆。公元69年,东汉时期,增设永昌郡,傣族地区属永昌郡管辖。当时,傣族先民的首领曾多次派遣使者、艺人到东汉王朝的的首都洛阳献乐表演,赢得了东汉王朝的赞赏与欢迎,被赐予金印、紫绶,其首领被封为“ 汉大都尉”,与东汉王朝建立起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公元8—13世纪,傣族地区先后隶属于以彝族、白族为主体建立的云南南诏蒙氏和大理段氏。公元12世纪,西双版纳首领叭真憨势力逐渐强大,统一各部,以景洪为中心建立了“勐泐”地方,称为“景金殿国”。据史料记载,有上百万人口,曾受过元朝封号,授“虎头金印”,此后一直同中央王朝保持着从属关系。元代,傣族地区隶属云南行省,实行土司制度。在德宏、西双版纳等地设置金齿宣抚司、彻里军民总管府,负责管辖傣族地区。明代,在这里设置较小土司区,全面加强土司制度。清代,虽沿袭元明旧制,但在社会经济更为发展的内地傣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派遣流官进行直接统治。国民党统治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县和设治局,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尽管历代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群众进行残酷的压迫和盘剥,但是各族人民群众之间仍进行着友好的交流和往来。傣族在当地较其他少数民族生产技术先进,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较多,因此,在坝区逐渐形成各民族交换产品的集镇。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傣族对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景颇、阿昌、德昂、布朗、哈尼、拉祜、佤、瑶、基诺等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 艺术、宗教信仰方面都有很深的影响。傣族与汉族人民的交往更是历史悠久,关系更为密切。早在秦汉以前,中、缅、印之间就有贸易往来,傣族德宏地区是当时中外联系的通道之一。元代以后,大量汉族劳动人民和士兵移住傣族地区垦荒戍边,和那里的傣族人民共同劳动生活,互相通婚,各民族和睦相处。
二、傣族的语言文字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西双版纳方言、德宏方言和金平方言。傣族的拼音文字来源于梵文字母,各地不尽相同。1954年进行了文字改革,分傣哪文(德宏)、傣泐文(西双版纳)、傣绷文(瑞丽、耿马、澜沧等地)和金平傣文。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三、傣族的天文历法
傣族有自己的传统历法。傣语称“祖腊萨哈”,意即“小历”。其起源可上溯至周秦之际,现行傣历则始于明代以前。是一种阴阳合历。傣历的年是阳历年,即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傣历的月是阴历月,即以月亮的一个圆缺为周期。一年分12月,单月是30天,双月是29天。以六月为岁首,它的正月相当于夏历十月。平年是350或355天,闰年为384天。傣历始于公元638年。
四、傣族的医药卫生
傣医药作为一门知识,是傣族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傣族人民在和疾病的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汇积了丰富的民间药方,收集了上千种草药。其中《档哈雅》(医药书),是傣族一部重要的医学文献。
据文献记载:傣族迁到景永时,许多村寨因疫病死亡了很多人,唯独有一个村子,在景永坝头,不但没有人病死,而且个个身强力壮。他们开出了许多田地,生产发展得很快。一天,有个名叫波的牙老人上山摘野果,路过这个村子,看到村里的人个个都很健康觉得很奇怪,就问村子里的人:“你们吃些什么东西,为什么都身强力壮的?”村子里的人告诉他:“没有吃别的什么,只不过刚来的时候大家天天上山摘野果野菜吃,可能是这当中有什么原因吧。”
波的牙回去后把这一情形告诉了别的村寨的人,并劝大家不妨试试看,上山去摘野菜吃。大家都想把病冶好,便纷纷照波的牙说的去做了。经过一段时间,果真见效,疫病明显减少。波的牙注意从大家每摘回来的野果、野菜中挑出样品保存起来。以后只要村子里有人生病,他就依样找这些果、菜给病人吃,有的吃了病就好了,也有的效果不太明显,而换了别样的一吃就有效。就这样他慢慢地总结、积累经验,凡遇有人生病(当时主要是疟疾),就按不同类型的病分别给予治疗。逐步地疾病减少了,人们健康了,傣族群众就把波的牙称为“摩雅”,意思是会治病的人。从此就有了傣医。有了文字以后,才记载下来成为今天较完整的傣族医书。
《传统傣医学手稿》:傣族古典医学著作。记载了传统傣医关于医药、方剂、制剂方面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至今保存下来的有在贝叶上书写的“贝叶本”和用构树皮支撑的纸张转抄的“棉纸本”多种。这是中国医药遗产中的珍品,目前已根据这些手稿资料整理编写出版了傣汉文对照的《德宏傣药验方集》及《西双版纳傣药志》。
五、傣族的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个信仰南传佛教的民族,傣语称为“布塔沙散那”。它对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极深刻的影响。大约在公元6—8世纪传入傣族地区。在此之前,傣族先民信仰的是多神崇拜,亦即原始宗教。由于佛教的广泛传布,傣族地区佛寺十分普遍。送子入寺为僧似乎是天经地义之事,尤其是在西双版纳地区,男孩到了8—10岁几乎都要入寺去过僧侣生活。他们在那里学经识字,一般在1~5年还俗回家。傣文的大藏经号称八万四千部,大部分刻写在贝叶上,称贝叶经。其中有些是傣族僧俗根据佛教义加以发挥和补充的著述。
六、傣族的文学
民族文学:傣族人民有着蕴藏丰富的民间文艺作品,包括叙事长诗、寓言、神话、传说、童话等。许多著名的叙事长诗,如《召树屯与嫡木诺娜》、《娥并与桑洛》、《阿銮的故事》 等中外闻名。
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又名《南师巴塔麻嘎帕萨傣》。傣族创世史诗。内容包括开天辟地、人类形成,傣族先民的兴起、迁徙、定居的过程。其中有许多傣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传说,是一部研究傣族古代神话及社会的古籍文献。
史书:《泐史》原名《囊丝本勐泐》)(《西双版纳历代编年史》)。该书取编年体记录了傣族从1180年(傣历542年)傣族首领叭真入主西双版纳建立景金殿国始,止于1950年西双版纳解放的主要史实。该书有1947年云南大学刊印的、李拂一的译本,译名为《泐史》,翻译的是从1180年~ 1864年部分。1958年由张公瑾补译1844~1950年部分,名为《续泐史--西双版纳近百年大事记》。该书还有其他详简不同的译本。《泐史》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傣族社会历史的许多珍贵资料,是傣族重要的史书类文献。
七、傣族的戏剧
西双版纳境内有泰缅化的歌舞剧,腾龙沿边一带有汉化的傣族戏。歌舞剧都在较大的宗教集会中演出,例如车里宣慰街每年冬间的赕佛大会,一连三天晚上都有歌舞演出,剧情有历史故事,宗教神话,爱情,而行头化装则千奇百怪,用纸扎成龙、孔雀、龟、鹤、鹿、蚌等,彩画鲜丽。化装为美女的演员,把纸扎的孔雀分前后两段缠在身上,以两手捉翼而飞。化装为青年的演员,把纸鹿缠身上做鹿舞。大龟则用一个人伏在龟腹内、手脚即龟之四足,龟颈内有一机关;能使倏而伸长数尺,倏又缩回腹内,引得观众大笑。
傣戏:傣戏大约有二百年的历史。较早的剧目有《十二马》、《公孙犁田》、《昌少对唱》等。到本世纪初,盈江土司成立了第一个傣戏剧团,在上演原剧目的基础上,吸收、改编了不少京剧、滇剧剧目,同时吸收了它们服饰、道具、乐器等方面的成分,丰富了傣戏。傣戏一般人物不多,主要是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表演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内容短小精悍,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傣族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傣剧:傣族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潞西、梁河、陇川、瑞丽等县和保山地区的保山、腾冲、龙陵等县傣族聚居区。傣剧是在“冒少对唱”(男女对歌)、“耍白马”(逢年过节到各家祝福的一种歌舞)、“银海”(赶着牛表演的歌舞)等傣族民间歌舞的基础上,经过向云南花灯学习,发展为带有一定情节、人物的“十二马”、“布屯腊”(犁田的老汉)等歌舞和歌舞小戏,吸收 滇剧的剧目、表演、打击乐,逐渐形成的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傣剧的表演是在提炼本民族各种舞蹈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戏曲的表演技巧而发展丰富起来的,具有较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剧目有根据傣族民间传说和民间叙事诗改编的《帕罕》、《千瓣莲花》、《红莲宝》、《阿暖海东》、《郎金布》、《七姐妹》、《思南王》等;有根据汉族戏曲和演义改编的《三圣归天》、《王莽篡位》、《三下河东》、《穆柯寨》、《花果山》、《大闹蟠桃会》等;有按历史故事、传说编演的《沐英第一次征南》、《张四姐》等;有新创作的现代戏《波岩三回头》、《波过石的婚礼》、《金湖缘》、《国境线上》、《三丑会》等。较有影响的剧目有《布屯腊》、《陶和生》、 《娥并与桑洛》、《岩佐弄》等。
傣族文学作品大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关于开天辟地的最古老神话,在傣族群众中流传最广的是《布桑该与牙桑该》。至今,傣族人民仍然把布桑该与牙桑该称为“我们的祖宗”。关于开辟西双版纳、勐遮、易武,建立村寨,砍柴、修房等,都有一段段神奇的传说。在傣族地区,还广泛流传着 召玛贺、艾苏和艾西等聪明人的故事。这些理想化的人物,具有万能的本领和超人的智慧。
傣族诗歌,包括歌谣和叙事长诗两大类,傣族中有职业歌手或半职业歌手,傣 语叫做“赞哈”。
赞哈:傣族曲种。“赞哈”在傣语中就是民间歌手的意思,赞哈演唱是傣族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形式,形式灵活简便,一人一笛,随时随地可以演唱,被誉为傣族人民生活中的盐巴。传统曲目多为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也有艺人即兴编唱的猎歌、酒歌,如《召树屯》、《四棵缅桂花》、《贺新房》、《哈路教》等;新编曲目为《流沙河之歌》、《彩虹》等。赞哈对傣族民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演唱优美生动,塑造人物细腻委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们有即兴创作的才能,深受广大群众的爱戴和欢迎。
古歌谣,是傣族文学的萌芽,至今还以口头和手抄本形式流传民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云南)出版的《傣族古歌谣》中的许多短篇作品反映了傣族先民原始 时代的生活、劳动、思想和感情,例如《蜈蚣歌》描述人类通过实践逐渐认识了 客观世界;《打水歌》描述人类逐步改变自己的居住条件;《摘果歌》和《拾菌歌》等描述的则是人类的劳动生活。这些诗歌形式简单,节奏明快。
叙事长诗,是傣族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明珠。基本上可分三类:神话叙事诗,阿銮的颂歌,爱情悲剧叙事诗。神话叙事诗与神话传说的内容基本相似。关于阿銮的颂歌,数量极多。“阿銮”一词,据说来自梵文,指有本领的匠人。在傣语中 是指出身贫寒、意志坚强、本领高超、正直善良的英雄,或者是有福气、有本领的善良人。佛教徒则把这些故事说成是描述释迦牟尼转世的故事。阿銮故事中,有宣传佛教教义的成分,但整个内容远远超出了佛教思想范围,堪称傣族民间故事的总汇,内容涉及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阶级关系、道德、婚姻恋爱等。
随着佛教传入傣族地区,印度文化对傣族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吾沙麻里》,是由印度的一个小故事发展演变而成,《兰嘎西贺》的情节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相似,但主题思想、人物和故事结构均有变化。长诗加强了召朗玛对十头魔王的战争,成为反映社会生活、政治斗争与宗教斗争的巨幅画卷。
傣族佛教保存的经典甚为丰富,所译三藏佛典包括经、律、论中相当多的经典,还有不少藏外典籍。这些经典中有一部分是用傣文字母音译的巴利语写本,保存了小乘佛典比较早期的面貌,还有一部分是傣族僧人根据佛教教义加以阐发的著作,其中记录了许多关于傣族地区的历史、地理、语言、文学材料。西双版纳及孟连、耿马等地的经典大多刻写在贝叶上,称为“贝叶经”,其他地区多写在当地制作的构皮棉纸上。
八、傣族的音乐
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4类。
民间歌曲:傣族民间歌曲有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等。
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独唱或男女对唱。有的表达爱情、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有的为即兴编唱。德宏地区山歌主要有“喊嘛”与“喊同卯” 两种。金平地区的山歌傣语称“珲卯骚”,由男女青年在夜间对唱,用玎琴伴奏,曲调多为宫调式,但在徵音上结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风格不同的山歌。
叙事歌:包括“喊秀”(鹦鹉歌)、“喊吴哦”(叙事歌)、“喊暖轰”(流水歌 )、“桑烘”(凤凰情诗调)、“拽”、“索”、“森”等。喊秀为绿色的歌,是用以咏唱情诗或叙事诗的民歌,流行于德宏的瑞丽、芒市等地。曲调富吟诵性,与跟鼓调旋律相近,常由中、老年人在家中演唱。喊吴哦与喊暖轰流行于德宏瑞丽地区。前者富吟诵性,后者歌唱性较强,常用含有变徵音的羽调式。桑烘流行于西双版纳的古老诗歌形式,也是表达青年人真挚爱情的长篇抒情诗,有唱本流传。唱腔类似赞哈调,依字行腔,旋律较自由,可用玎、筚等伴奏,亦可清唱 。拽与索、森流行于孟连县边境孟阿地区。拽的音乐较抒情,速度稍自由,多用羽调式,演唱时常用弓弦乐器多洛伴奏。索的音乐较活跃,速度稍快,多用商调式。森的旋律性强,多为羽调式。演唱索与森时皆用弹拨乐器玎列伴奏。
悲歌:傣语称“喊细喊海”,包括“喊海”、“喊海赛篾”、“喊玎”、” 喊蹩“等,流传于德宏各地。喊海,傣语意为哭调,办丧事时由妇女边哭边唱。喊海赛篾,是在姑娘出嫁时母女相对哭泣而唱,歌词表现了母女恋恋不舍之情。二者曲调基本相同,音域不宽,旋律似宫音三和弦的分解,句尾的长音常用较强烈 的下滑音。喊玎,意为玎琴歌;喊蹩,意为口弦歌。演唱时不用乐器伴奏,多在忧伤时吟唱。
宗教歌:德宏地区有拜佛调、念经调、倒水祝福调等;西双版纳地区有拜佛调 、升和尚调、念经快调、念经慢调等。此外各地还有反映原始崇拜的祭神调,以及巫婆演唱的师娘调、跳柳神调和巫师演唱的卜卦调等。其共同特点是音调近于朗诵。此外,还有催眠歌、儿歌等。
歌舞音乐:歌舞音乐包括孔雀歌、打鼓调、十二马调、依拉恢、喊扎等。在年节、赶摆、喜庆时演唱,多用象脚鼓等打击乐器伴奏。
孔雀歌:傣语称”喊罗永“,流行于德宏地区,歌唱与孔雀舞表演穿插进行。音乐轻快活跃,多为徵调式。
打鼓调:傣语称”喊海光“,流行于德宏芒市、遮放一带,分跟鼓调(喊本光)及 跟鼓说唱调(喊盏光)两种,二者音乐近似,前者用宫调式,后者用徵调式;歌唱与舞 蹈穿插进行。
十二马调:傣语称”喊马细双“,流行于盈江、梁河等地。由12个男女青年腰间套上竹扎的彩色纸马边歌边舞,表现青年们在赶摆路上相遇对歌的情形,及每年12个月中的生产活动。曲调抒情,多为商调式。
依拉恢:是一种群众性歌舞,流行于西双版纳各地。每年泼水节赛龙船放爆竹时,人们载歌载舞,气氛热烈。唱词基本是3字句,音乐质朴,多由羽调式的三音列或四音列构成。
说唱音乐:主要流行在西双版纳及孟连等地。傣族人民在逢年过节、 建造新房、婚嫁生育、赕佛仪式等活动时,都邀请民间歌手到场演唱助兴。这种半职业性艺人在西双版纳称”赞哈“,在孟连称”窝甘“。各地流传的曲调有” 赞哈调“、”窝甘调“、”孟连调“等。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乐器分别用筚、西玎,曲调与语言结合紧密,节奏较平稳,音乐结构基本是乐段的变化反复,唱词多押腰韵。由于唱词的结构较自由,故乐句数量及长短也不固定;乐器伴奏常与唱腔声部形成支声复调的关系。
戏曲音乐:傣剧是在傣族民间歌曲和歌舞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借鉴了汉族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段,流传于德宏、保山、临沧等傣族聚居区。傣剧包括多种男女唱腔,男腔多用羽调式,女腔多用徵调式。20世纪50年代以来,傣剧吸收了多种傣族民歌和舞曲,丰富了唱腔,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傣剧唱腔基本是上下句组成的乐段及其变化反复。由于唱词字数可多可少,因此唱腔乐句长短不一。过去,傣剧只用小堂鼓、锣、镲等伴奏,后逐步用了多种民族乐器及西洋 管弦乐器,组成新型的傣剧乐队。
民族乐器:傣族的民族乐器有属于吹奏乐器的有筚、葫芦箫 、竖笛、木叶等;弹拨乐器有玎琴、口弦等;弓弦乐器有西玎、牛角玎等;打击乐器有象脚鼓、光隆、光边、光邦、镲等。
芒锣:傣、佤、壮、景颇、德昂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云南、广西等民族地区。芒锣形体圆厚,用响铜铸成。锣面低,中心有乳头凸起。锣边有穿皮条的孔两个。演奏时,左手提锣,右手执槌击奏。也有将大小不同的录组成编芒,挂在木架上击奏的。多用于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
九、傣族的舞蹈
象脚鼓舞:流传于云南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和布朗族等少数民族中的民间舞。是一种男子自娱性舞蹈,因舞者身挎象脚鼓而得名。象脚鼓用芒果树或木棉树干挖空,蒙上牛皮制成,形如象脚。鼓有长短之分,长者1.7米左右,中长者1米左右,短者0.7米左右。长象脚鼓舞端庄潇洒,舞步缓慢,击鼓方法多变,鼓点节奏丰富;中象脚鼓舞稳重扎实,刚健有力,动作幅度较大,有甩鼓、转鼓、掖腿等技巧动作,短象脚鼓以灵活腾跃著称,有斗鼓、赛鼓等竞技内容。象脚鼓舞是云南省代表性舞蹈,凡盛大节日,舞蹈行列皆以象脚鼓领舞。
孔雀舞:傣语叫“戛洛涌”、“烦洛涌”或“戛楠洛”。是傣族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 ,流传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西双版纳被称为孔雀的故乡,在傣家人的心目中,孔雀又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因此,孔雀就成了傣族人民最喜受的民间舞蹈。在欢度泼水节期间,跳孔雀舞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届时,傣家人聚集在一起,敲起芒锣,打起象脚鼓,跳起优美的孔雀舞,欢度节日。孔雀舞最早是一种化装舞蹈,演员头戴菩萨金冠,脸覆金刚面具,腰间绑着用彩纸或花布扎成的孔雀,两手用线牵住孔雀的翅膀的尾巴,随着锣鼓的节奏做出各种优美的孔雀动作。后来,不用道具而舞,以象脚鼓、芒锣等伴奏。跳孔雀舞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非常普及,几乎每个村寨都有跳得较出色的。
花环舞:傣语叫“戛洞”,是青年人的集体舞蹈。主要流行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区。如今只在盛大的节日时才跳,已变成一种有组织的舞蹈表演。花环舞中的花环在长二米左右的竹篦上扎上鲜艳的花朵做成,舞时双手握住花环的两端,在移动步伐的同时,着重于花环的变化。并组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花环舞跳到极乐时,由一人指挥,舞者一起由慢板转入快板,有踮步、“顿错步小跳”等动作。
大鹏鸟舞:大鹏鸟舞,傣语叫“戛伦”。是傣族人民在盛大的节日里跳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主要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县一带。大鹏鸟舞矫健、粗犷,动作大而有力。舞蹈主要表现大鹏鸟与雨神搏斗的动作和不畏的气质。动作变换快速有力,造型时间较长“三道弯”舞姿棱角突出。如:出场动作一般是大跳接一个大的舞姿造型,表现大鹏鸟从空中迅猛疾下的气魄。多用爪式手型(手指张开成扇形)和掌式手型,这些手式加强了动作的力度。大鹏鸟舞的表演者只有一至二人。过去舞蹈时带大鹏鸟型道具和面具,现多已弃之不用,使舞蹈动作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鼓点异常丰富,鼓声深厚有力。
十、傣族的美术
傣锦:傣族生产和使用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纺织品。傣锦是以苎麻为原料的色织物,纹样为几何图案,用挑花方法织制。傣锦利用腰机织成。织幅不宽,长度也有限,以较细的苎麻线织成平纹作地组织,以较粗的苎麻纱经染色作彩纬织入。在平纹部分不起花纹,而在使用色纬时纬浮显色于织物表面。傣锦常使用小方块组成的菱形回纹。在大菱花纹转向时则往往又换用另一色的彩纬,因而在织物表面上常随菱形花纹的斜向转换而调换色调。色调要求和谐,以棕色和黑傣锦纹样色调配。傣锦用挑花方法起纹,织物表面出现大量的浮纹起花。整经后的经纱均绕于木辊上,然后穿入分经辊、线综,而纬纱卷于小纡管上。织布时可以将卷有经纱的木辊挂在架上,展开经纱,在经纱上已绘有花型,织锦时只需在提综时一梭按平纹织入,另一梭则在织入前先用挑花木片按花型挑起经纱,而后用双纬色纱一次织入双根有色纬纱。打纬则用打纬刀压紧纬纱。用这种方法不适于生产过宽过细密的织物,花型也不能过于复杂。傣锦质地坚牢硬挺,花型美观,多作被面或装饰用。由于傣锦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工艺美术装饰用品,也受到其他各族人民的喜爱。
十一、傣族的建筑
建筑艺术别具一格,尤以寺塔和飞架于江河上的竹桥最为有名。傣族的佛寺建筑精致、堂皇。寺庙中的雕塑和壁画既有南亚艺术风格,又显现出中原文化的影响,是傣族造型艺术的精品。佛塔的样式更是多种多样,有金刚宝座式、密檐式、亭阁式、金钟式等,塔也分单塔、双塔、群塔。群塔大都是中间为一大塔,周围是若干小塔,如盈江的曼勐町塔就有小塔四十多座,宛如众星捧月,直上云霄,巍巍壮观。
傣家竹楼:竹楼是傣族人因地制宜创造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傣族竹楼是一种全用竹子建造的二层楼房。上层住人,下层拴放牲畜。柱、梁和屋架结构用粗竹,围墙用竹片编织,剖开的竹子压平做楼板,门、窗也用竹子制作,屋顶盖茅草或葵叶编的草排。底层有的架空,用来饲养耕牛、舂米或堆放杂物,有的用竹墙围作粮仓或厨房。二层设堂屋和卧室供人居住,并在一侧或两侧设有外廊和晒台。屋顶坡度较陡,屋脊两端设通风孔。屋檐很低而且出挑深远,起遮阳避雨作用。廊下安装楼梯供人上下。傣家竹楼通风、凉快、清洁、明亮,又可以防备野兽的袭击,十分安全。
十二、傣族的
丢包:丢包不仅是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的一种传统活动,也是它们选择对象、寻觅情侣的一种方式。每当傣历新年来临之际,姑娘们就精心地用花布条拼制成一种多菱形的布包,包内装满绵籽,四角缀有花穗子,正中有一根60厘米左右的提绳,包上还绣有各色花纹。这就是姑娘们的爱情信物——花包。丢包时,男女各若干人分立在广场的两边,用包互相扔掷。凡接不到而使包落地者受罚,男的接不到,把袋里的钱输给女方,女的接不到,把身上饰物输给男方,男的取到了胜利品,排到家里陈列着,但并不就据为已有,第二天仍原件送还给女方。每年新春有一次宴请宾客丢包盛会。这一天,附近村寨的少女,都花枝招展极尽妍丽的装饰了来到广场上,总得有五六十人。每人提着一个棉籽包,由一个年长的做领队,提了一蓝鲜花,外客带着许多铜币到广场上应战,两阵对立,中间间隔不到五丈地。傣族姑娘们不等你阵脚扎稳,五六十个棉籽包便纷纷地投过来,当然大半数是落在地上,于是输了,一群女将争上来领赏,每人发给铜元三枚。再对阵,客方照样把棉包丢过去,她们接不到,每人送上一朵鲜花。这样,待铜元都输光了,鲜花也散完了,方始满足地放你会赴席。
泼水:傣族的浴佛节约当汉地的清明前后,又称为泼水节是一个富有青春意味的男女狂欢日。泼水节这天,村寨中的青年男女,一清早便群往山中摘取野花树枝,携到佛寺中供佛。中午,把一尊佛像放置院里,担清水来浴佛。浴毕,以水灌花。男女互以水溅泼为戏,等到遍体淋漓,然后相偕担水游行街中,遇到人便以水溅之,被溅的不论是土司头人或汉宫,都只报之以笑脸。在这一天被泼水在身上是一种吉利,所以人们都特意走到街上去让青年们戏泼,如疯似狂的嬉戏,直到街中水流成渠,始淋漓尽兴而归。
赛龙舟:每年端阳这一天,傣族都举行龙舟竞渡,比赛时,用平时航行江中的小木船,扎以花彩,每船由青年男子多人驾驶,在江而上作速度竞赛,数百里内的男女都收拾打扮在两岸围观,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优胜者会得到奖品。
火灯:火灯傣语叫“贡菲”。泼水节的夜晚,人们可以看见傣家人把巨大的火灯放入天空。放火灯是泼水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传说佛教传入西双版纳时,与原始宗教争夺传教权,佛教用火灯与原始宗教放高升比赛谁升得更高。比赛结果,火灯比高升升得更高,佛教取得了胜利,火灯便流传开来。后来,放火灯却变成傣家人的一种精神寄托,人们把钱和其他物品拴在火灯底部,让火灯把这些东西带到天上,同时把人们死后的灵魂也带到天上去。今天,傣家人又赋予放火灯新的内容,它是带着傣家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飞向天空。
火灯是用棉纸糊成的,一盏火灯要几百张棉纸才能做成。火灯的底部不糊,用几十斤重的棉线绕起来做灯芯,灯芯用植物油浸泡透。放火灯时,先用竹竿把未充气的火灯撑开,然后点燃灯芯。灯芯点燃后,热的气流就把干瘪的纸袋式的火灯涨得鼓鼓的,成了一个椭圆形的气球,这时,只要抓住火灯底部的手一放开,它就像氢气球那样徐徐上升上。质量好的火灯,可以连续在空中运行几天几夜,从地面仰望,就如同天上的星星。
十三、傣族的服饰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青年妇女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女装用色彩鲜
音乐风格的古典音乐
AnaesthesiaMaximilian Hecker强烈推荐
Summer Days In BloomMaximilian Hecker力推!
end of MayKeren Ann
gotta he youThe Weepies调调很特别,我用它做过背景音乐。
i remember郭洁 我喜欢睡觉前听这首歌
Let's start from here王若琳
Never Grow OldThe Cranberries
Tommai mai rub sak teeLydia(泰语)听听这个泰国女孩的声音吧。
DisguiseLene marlin
When You Say Nothing At AllRonan Keating有个校内好友也推荐过呢。
valder fieldsTamas Wells很柔。
don't know whyNorah Joness很慵懒很舒服。。适合酒吧的浪漫气氛。。
seven yearsNorah Jones觉得她的声音像阳光打在身上一样舒服。
the storyNorah Jones有点爵士。**蓝莓之夜。
(二) 很High的鼓点,很High的节奏,很High的声音。。(Dance. DJ .Hip-hop.金属…)
Good FootJustin Timberlake & Timbaland他们不是第一次合作了,绝!
always come back to your loveSamantha mumba很久前就开始听了。
Ba Yonga WambaBanaroo很有特点,听几遍就可以和着一起唱了。
Bottle PopThe Pussycat Dolls我喜欢
Takin' All Over The WorldThe Pussycat Dolls
Whatcha Think About ThatThe Pussycat Dolls
When I Grow UpThe Pussycat Dolls
Buckle Up n ChuggeluckHeen在QQ音乐上听到的,推荐,一定要调大音量。
Chain Hang LowJibbs有点轻快。。。
DisturbiaRihanna dadada~~~
En Dag TilbageNik&Jay 丹麦
Floorfiller
Say It RightNelly Furtado她的声音很细,好听。。
The Magic KeyOne-T+cool-T
I Hate Myself For Loving YouJoan Jett这首实在是太High了~
I Miss YouBasshunter
just dance
Lonely这个我就不用介绍了
upside down很多人用过这个曲子跳舞
Oops Jaime Pas Langlais
PeerlessDarin Zanyar
Remember The NameFort minor
numbLinkin Park实在是喜欢这支乐队
in stereoFort minor我喜欢那种重重的敲击声
where'd you goFort minor由女声开始,带我们进入黑暗堡垒
What I've DoneLinkin Park相信这首歌对喜欢林肯公园的人都不陌生了吧
Believe meFort minor吐血推荐!!!!!!
My DecemberLinkin Park和以往的风格不太一样哦~是我的博客背景音乐。
Till I Collapse有时心情不好就听这首。。太刺激了。
saturday nightDarin 电子乐很好听,也很动感
Me Against The MusicBritney Spears看X-man的人都知道这首歌。
do somethingBritney Spears
beautiful liarBeyonce and Shakira
my first rideAaron Carter
fighterChristina Aguilera NBA季后赛主题曲
I Hate Myself For Loving YouJoan Jett她的声音实在是太high了
come into my worldKylie Minogue
beautiful onesSuede反正我听完这首歌就觉得很开心。。哈哈。。
get it out meJanet Jackson有布兰妮Toxic的感觉。Rap却很像孙燕姿的咕叽咕叽
cry me a riverJustin timberlake喜欢刚开始那段雨声。
ybackJustin timberlake这就是贾斯汀的风格。
what dreams are made ofHilary Duff她叫赫拉瑞达芙 声音很精致。
beat of my heartHilary Duff
come cleanHilary Duff这首好听
wake upHilary Duff DJ~
这些歌曲节奏比较轻快,大部分听了心情会很好哦~~~~试试吧~
the saltwater roomOwl City有人说,这首歌有夏天的感觉,是挺清爽,力推!
do you knowEnrique Iglesias (The Ping Pong Son)这首歌有乒乓球的声音,棒!
touch my bodyMariah Carey玛利亚凯莉,神一样的女人。。
I'm YoursJason Mraz; 我是你的,你的。。
SoloKate Hnevik一定要听,节奏不是很快。
my lucky dayLene marlin ‘Everything will be ok’……因为这句我喜欢上这首歌。
Unforgivable SinnerLene marlin前奏是辽大澡堂之歌。O(∩_∩)o…
Sitting Down HereLene marlin
whatever it takesLene marlin
7 daysCraig Did这个是潘猴子介绍我的。。。。
Beautiful GirlsSean kingston这个还有歌女声版本 但还是喜欢这个版本。。
Force of NatureLenka
Whatcha Think About ThatThe 1900s
Lose YouLinda Sundblad
mary jane shoesFergie菲姬 调调轻松明快。最后的部分会给你带来惊喜哦~haha ~
don't believe in loveDido蒂朵的歌很特别,节奏也很特别。
here with meDido这首更能表现出她独特的嗓音和个性的音乐风格。
life for rentDido这首很好听,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蒂朵。
so yesterdayHilary Duff去年的这个时候就是在听这首歌,又找出来了。很好听哦~
to all the girlsAaron Carter之前亚伦这个名字写错了,有网友提醒,谢谢~
Sealed With A Kiss Brian Hylan乡村音乐
someone's watching over meHilary Duff这是她在**《劲歌飞扬》里唱的。励志哦~
It's AmazingJem
I'm Gonna Getcha GoodShania Twain
Love Is Color-BlindSarah Connor有网友说之前没推荐她~她的歌都慢,不在这一类里。
Here With MeMichelle Branch这首的风格是General Rock~但还不错~~
Never be the same againMelanie C
Nothing In The WorldAtomic Kitten
Put Your Arms Around MeNatasha Bedingfield欠你的幸福---陈诗慧 <强烈推荐---一首很冷门的歌,却很耐听很伤感哦>
谢谢爱---sister garden <花样少男插曲>
一个人的星光---许静岚 <这首歌似乎苏永康也有唱过,但是这首更好听哦,很伤感>
终点---关心妍 <建议大家听听剧场版,真的很感人>
孤单心事---蓝又时 <蓝又时的声音很耐听,不会那么做作,也是伤感之作哦>
曾经太年轻---蓝又时 <蓝又时又一经典伤感作品,很好听,不用我多介绍>
你的香气---claire <海豚爱上猫的主题曲,节奏轻快又不失忧伤,我很喜欢它的歌词哦>
远行---李慧珍 <这首歌会让人一直静静地听下去,声音很舒服>
我不想忘记你---claire <又一伤感歌曲啊,失恋的人可以听听啊,好听>
说爱我---梁一贞 <战神主题曲,曾经有段时间很迷这首歌,不错>
我们的纪念---李雅薇 <放羊的星星主题曲,有一次心情不好听这首歌就哭了>
原谅---张玉华 <一个人静静地听静静地唱,然后静静地流泪>
路人---江美琪 <小美的声音大家都知道,很干净,她的歌我最喜欢这首了>
不哭了---许慧欣 <很轻很静很伤的一首歌>
放不下---龚诗嘉 <节奏相对其他的会较快,但不失特别的伤感味道>
心墙---baefong 〈这首我个人很喜欢〉
洛丽塔---卓亚君 〈友友的推荐,伴奏是献给艾丽丝,很舒服的一首歌〉
你要离开一些时候---阿桑 <龚诗嘉也有唱过,两个人的声音都很有磁性>
远远在一起 再一次拥有 - 龚诗嘉 〈她的歌很好听哦〉
流浪地图---萧贺硕 <这首歌好象孙燕姿也有唱,但是还是她唱的好听>
现在才明白---萧贺硕 <喜欢这首歌的歌词,当然旋律也很好听>
雨不停歇---萧贺硕 <真的发现她的歌很好听,强烈推荐啊!>
我爱你---萧贺硕 <不多介绍了,就是好听>
动听---王恩琦 <不是很喜欢她的声音,但是这首歌确实好听>
爱情走过以后---罗美玲 <更喜欢这首歌前面部分,很好听>
一直在找一个人---冯玮君 <就喜欢这样的声音,一听这首歌就很喜欢了>
我可以---蔡旻佑 我想要说---蔡旻佑 城外---蔡旻佑 〈不错的一个新人,好听!〉
迦南美地---刘耕宏 <强烈推荐,很好听!>
用心听 再说 除此之外 piano---范逸臣 〈他的歌都很好听,在这里就推荐几首特别喜欢的〉
我一直都在---林稷安&程于伦 〈不错的歌,听听〉
回旋梯---张简 〈不是伤感的歌,但节奏感很强,很好听〉
紫外线---蔡诗芸 〈一样不伤感,但是很好听〉
有你很快乐---蔡诗芸 〈声音很有磁性,不错的歌〉
想你,零点零一分---张靓颖 〈很有实力的歌手,很有难度的一首歌,好听〉
我们说好的——张靓颖 〈推荐,好听!〉
错过---蔡诗芸 〈听听啊,不错不错〉
交叉口---林凡 〈大家应该听过林凡的一个人生活,这首歌也不错哦〉
陌生人 双栖动物 ture love---蔡健雅 〈实力是很强的,歌很好听〉
你叫什么名字---李慧珍 张靓颖 〈两个高手合唱的,不会让你失望的〉
中间---王蓝茵 陈威全 〈不错的一首情歌对唱,特别是歌词,很多人会喜欢〉
黑白配 没那么爱她 到不了---范玮琪 〈范范的歌很多人都听过,真的值得一听〉
爱一直闪亮---罗美玲 〈挺早的歌,但是很好听啊〉
寻找李慧珍---李慧珍 <很好听啊,虽然歌词不喜欢,不过真的很好听>
涂鸦---纪敏佳 〈没啥人气的超女,这首歌却很棒!〉
施文斌---忘不了 〈特别喜欢副歌啊,很好听,一直很喜欢这首歌〉
爱笑的眼睛---徐若瑄 〈虽然不是很喜欢她,但这首歌确实很好听〉
你的风衣---张语倢 <很特别的声音,好听啊!>
张智成—末日之恋 伤心换日线 爱情树 〈很有才啊他,很喜欢他的歌〉
缺席 缓冲 无缘---周旭风 <挺好听的,不过不是很耐听,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盒子里的猫---袁耀发 <更喜欢他的”再见萤火虫”和”亲爱的你在哪里”,不过比较老了>
你不懂---路嘉欣 <这首歌挺耐听的,越听越有感觉>
一个人的抒情歌---韩雪 <挺抒情的一首歌,之前挺喜欢的>
靠岸 主题曲---林宇中 <挺有实力的一个歌手啊,歌也很好听啊,有自己的特色!>
我谁也不怪---sweety <她们其他好歌大家可能都有听过,推荐这首,比较冷门点>
微笑眼泪---梁一贞 <声音挺舒服的,很干净,这首歌也挺有味道的>
大声说爱我---amini <她很多歌都不错,只是风格都一样,最喜欢这首!>
静静的---庾澄庆 <这首歌大家应该挺熟悉的,>
说你爱我---SHE <这首歌挺好听的>
何润东--黑色翅膀 <很久没出唱片的他,这首歌没让我们失望>
深呼吸---宇恒 <听这首歌很有感触>
白色羽毛---芮恩 <周杰伦写的歌,再加上她很R&B的声音,不错哦>
夏天的风 离不开他 - 温岚 <前者是R&B风格的,后者伤感哈>
遇到 听见---方雅贤 <还不错还不错,某某电视原声带>
只要你快乐---汪佩蓉 <很有实力的歌手啊>
不说---丁文琪 <我们还要当多久的朋友,你不说我也不能说...>
错了再错---张栋梁 <很普通的旋律,却很伤感>
感情线---tension <很好听的声音,很好听的旋律>
回到慢歌---金莎 <适合静静聆听>
我比想象中爱你---JS
我会好好过---李玖哲 <声音很棒哦.我会好好过,等你再爱我...>
恋之风景---林嘉欣 <一般吧,没啥高潮,不过整体还行>
地狱天使---温岚 <挺伤感的,不过不耐听就是>
幸福---许慧欣 <不错不错,以前听的,再听一样有感觉>
拥抱的问号---袁泉 <反正就是挺好听的>
断了爱情的念头——段千寻
爱忧伤——胡佳琛
拾起的布偶——胡佳琛
两个世界——胡清蓝
ANGELLA——蓝雨
凤与叶子——李维
真实——张惠妹
如果你娶了她——徐子淳
下次下次——薛凯琪
没有童话——叶文辉
一个人的旅行——易欣
请你说爱我——易欣
stand by me-4 the cause
一直在找一个人---冯玮君
李玖哲的失物招领和围墙
张智成 重返寂寞...很想你...不夜城..在过夜
看透——邓丽欣(stephy)
日久生情——邓丽欣(stephy)
不速之约——邓丽欣(stephy)
吴雨霏&小肥——逼得宠物太紧
男人——侧田
伤心情歌——TWINS
难关——侧田
眼泪知道——温岚
雪在飘--安涛
我们之间--满江
我等候你--人间四月天原声音乐
张智成—末日之恋
夏天的风——温岚
我离不开他——温岚
无双谱——方力申
有无——方力申
好心好报——方力申
大细心——方力申
爱十分——方力申
abc君——方力申
如果爱下去——张靓颖
想你,零点零一分---张靓颖
我们说好的——张靓颖
心墙---baefong
洛丽塔---卓亚君
你叫什么名字---李慧珍 张靓颖
很傻——王恩琦
123木头人——黑涩会美眉
遇——AIMINI
PIECES——SUM 41
想着你——邓妙华
DON'T CRY——mini and 顾儿
爱我好吗——平底鞋女生
漂白的心——容祖儿
蔷蔷---ella
疼痛——高耀太
不做你的朋友——高耀太
此时彼刻——金海心
消失——南拳妈妈
破晓——南拳妈妈
袁泉--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
原来我爱你——sara
哭了——范晓萱
氧气——范晓萱
甜蜜的折磨——徐若瑄
幸福的轮廓——徐若瑄
戒不掉——哈林
活该——苏见信
朋友的朋友——江美琪
我又想起你——江美琪
张震岳的小宇,秋天冬天
不配——萧亚轩
失去你——萧亚轩
傣族文化有哪些? (看看有多少人知道。)
人们所惯称的“中世纪”跨越了一千年的欧洲历史。这个历经“黑暗时代”的时期大约始于450年。社会的所有阶层都受罗马天主教会的强有力的影响。正如天主教统治着中世纪人们的心灵和思想,在音乐生活也占据支配地位。大多数重要的音乐家都是牧师,并且都为教会工作。成千上万的教堂中一个最重要职业就是礼拜式的演唱。正是由于教会的这种显要的地位,几个世纪以来只有宗教音乐被记录保留下来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
大多数中世界音乐(450~1450),都是声乐。大约在1100年后,乐器在教堂音乐中的运用逐渐增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管风琴。
几个世纪以来,西方音乐以只有一条单独旋律的单声部音乐为基础。在700年至900年间的某个时期开始出现了一场导致西方音乐转变的革命——在格里高利圣咏之下加上第二条旋律线。起初第二条旋律线是即兴的,并没有记下来,两条旋律线以四度或五度的音程分开,一音对一音地平行运动。这种音乐即称为奥尔加农。
在900~1200年间,奥尔加农演变成为真正的复调音乐,并且附加旋律不再严格的与圣咏平行,变得更为独立。
1150年以后,欧洲思想与艺术之都的巴黎称为复调音乐中心。巴黎圣母院连续两任唱诗班指挥莱奥南和佩罗坦,都是最著名的作曲家。他们和他们的追随者被称为巴黎圣母院乐派。 这是在罗马天主教会的正式礼拜仪式中所唱的圣歌,起源于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当时有位教宗叫格林高利一世(Gregorius Magnus,任职期间公元590~604),他曾将这些圣歌编辑成册,因此后世人称其为“格林高利圣歌”。
Gregorian Chant具有以下特征:歌词全是拉丁文,是无伴奏、无和声的单一旋律线,节奏非常自由,用不同于“大小调系统”的调式音阶,同时还具有客观的、非个人的与超世俗的性质。这种圣歌音乐与礼拜仪式密不可分,它们可算是“功能性的音乐”,亦即具有特殊功用的音乐,不具价值。它们主要旨在表达歌词的宗教内涵,而不注重官能美感或情感诉求。但有趣的是,中世纪许多俗乐与民谣却改编自格林高利圣歌的曲调。 像在其他领域的艺术,音乐的范围得到较大的扩展。作曲家和演奏家的数量同样有较大增长。
如同过去,音乐家活动于教堂、宫廷和城镇。教堂仍是重要的音乐赞助者,但是音乐活动逐渐转向宫廷,音乐家也拥有比以前更高的身份获得更高的报酬。
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1450~1600)的音乐中,若存在着宽阔的感情内涵时,却也经常以一种中庸、平衡的方式表达,其间没有相应的力度。音色或节奏的极度对比。
尽管当时乐器仍从属于声乐,但其间已变得更为重要。然而在16世纪,乐器越来越脱离声乐的羁绊更多的音乐是特意为乐器而写的。 巴洛克(Baroque)一词本义是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但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音乐(1600~1750)作品往往表达一种基本情绪:那些以轻快开始的必以轻快贯穿全曲。相对于这种单一情绪的巴洛克原则,最初的例外出现在声乐作品。巴洛克音乐中情绪的一致性首先由持续的节奏型所表现,旋律同样形成一种连贯统一的感觉,与之相呼应的是前后一致的力度层次:在某个时间片段内,音量趋向于保持一致。
最重要的两位巴洛克作曲家是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1750年J.S.巴赫的去世标志着这种风格音乐时代的结束。 Classical Music,中文翻译为“古典音乐”。有人认为古典给的感觉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故改称“经典音乐”。也有人根据牛津英文辞典里对古典的定义:to be in traditional and serious style,而称之为“严肃音乐”。于是,“古典音乐”又被戴上了“严肃”的帽子,让人更不敢靠近。
但下此定义的人一定没有好好查字典,因为“serious”的第二条义项是这样给出定义的:(指书、音乐等)启发思考的,不仅为消遣的。
因此我们知道原来古典音乐(1750~1820)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再来看一下朗文辞典对古典音乐的解释:music that people consider serious and that has been popular for a longtime(发人深省并且长期流行的音乐)。
可见,“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为传诵,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如此看来,译成”经典音乐“的确更妥当一点。只是大家都说惯了,要改口总觉得别扭,还是称其为”古典音乐“吧,要怪只怪当时第一个翻译的人,怎么没想到“古典”会带来这么多的误解。还好,没有意译成”严肃音乐“,否则真的是要贻笑大方了。
当我们听到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乐时,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最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
PS:Classical Music:(of music) written in a Western musical tradition,usually using an established form (for example a SYMPHONY) and not played onelectronic instruments. Classical music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seriousand to he a lasting value.(引自《牛津高阶(第6版)》)
参考翻译:(关于音乐)以一种西方音乐传统创造,常使用确定的格式(比如:交响乐)。且不用电子乐器演奏。古典音乐通常引人深思,并且历久弥新。 Classical指西方古典的,传统的;Classic指经典的,优秀的。 浪漫主义音乐(1750~1820)是古典主义音乐的延续和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着一个时代。浪漫主义风格音乐注重情感和内容的表达,打破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种种形式上的束缚。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终结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行人,浪漫主义音乐抛弃了古典音乐的以旋律为主的统一性,强调多样性,发展和声的作用,对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质进行刻画,更多地运用转调手法和半音,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是韦伯,音乐的代表是舒伯特。
浪漫主义音乐体现了影响广泛和民族分化的倾向,在法国出现了柏辽兹,意大利有罗西尼,匈牙利的李斯特,波兰的肖邦和俄罗斯的柴科夫斯基。浪漫主义音乐终结在瓦格纳和勃拉姆斯时代。 偶然音乐又称“机会音乐”,就是在音乐中引入偶然因素。这种音乐的突出特征是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它取掷硬币、摇签子、卜卦等手段由演奏者将作品的段落任意组合顺序、任意确定音高、长短、音色、力度。偶然音乐的作曲家不再用传统的记谱法,他们各自选用音乐符号并加以说明这类作品无具体结构和形象、无调性,只是偶然的音响效果。
偶然音乐首先是在美国兴起的,最著盛名的是美国作曲家凯奇。他的代表作有《变化之乐曲》、《钢琴管弦乐队协奏曲》、《幻想景色》以及钢琴曲《4分33秒》等德国作曲家斯托克豪森的木管五重奏《节奏》、《钢琴片断》、《一个打击乐器演奏者的套曲》、《三个演奏者的叠句》等,也是偶然音乐中有影响的作品。
傣族
一、傣族概述
傣族人口102.5万(1990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新平等30余县市。
傣族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区。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建置益州郡,傣族聚居的地方是益州郡的西南边疆。公元69年,东汉时期,增设永昌郡,傣族地区属永昌郡管辖。当时,傣族先民的首领曾多次派遣使者、艺人到东汉王朝的的首都洛阳献乐表演,赢得了东汉王朝的赞赏与欢迎,被赐予金印、紫绶,其首领被封为“ 汉大都尉”,与东汉王朝建立起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公元8—13世纪,傣族地区先后隶属于以彝族、白族为主体建立的云南南诏蒙氏和大理段氏。公元12世纪,西双版纳首领叭真憨势力逐渐强大,统一各部,以景洪为中心建立了“勐泐”地方,称为“景金殿国”。据史料记载,有上百万人口,曾受过元朝封号,授“虎头金印”,此后一直同中央王朝保持着从属关系。元代,傣族地区隶属云南行省,实行土司制度。在德宏、西双版纳等地设置金齿宣抚司、彻里军民总管府,负责管辖傣族地区。明代,在这里设置较小土司区,全面加强土司制度。清代,虽沿袭元明旧制,但在社会经济更为发展的内地傣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派遣流官进行直接统治。国民党统治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县和设治局,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尽管历代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群众进行残酷的压迫和盘剥,但是各族人民群众之间仍进行着友好的交流和往来。傣族在当地较其他少数民族生产技术先进,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较多,因此,在坝区逐渐形成各民族交换产品的集镇。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傣族对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景颇、阿昌、德昂、布朗、哈尼、拉祜、佤、瑶、基诺等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 艺术、宗教信仰方面都有很深的影响。傣族与汉族人民的交往更是历史悠久,关系更为密切。早在秦汉以前,中、缅、印之间就有贸易往来,傣族德宏地区是当时中外联系的通道之一。元代以后,大量汉族劳动人民和士兵移住傣族地区垦荒戍边,和那里的傣族人民共同劳动生活,互相通婚,各民族和睦相处。
二、傣族的语言文字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西双版纳方言、德宏方言和金平方言。傣族的拼音文字来源于梵文字母,各地不尽相同。1954年进行了文字改革,分傣哪文(德宏)、傣泐文(西双版纳)、傣绷文(瑞丽、耿马、澜沧等地)和金平傣文。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三、傣族的天文历法
傣族有自己的传统历法。傣语称“祖腊萨哈”,意即“小历”。其起源可上溯至周秦之际,现行傣历则始于明代以前。是一种阴阳合历。傣历的年是阳历年,即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傣历的月是阴历月,即以月亮的一个圆缺为周期。一年分12月,单月是30天,双月是29天。以六月为岁首,它的正月相当于夏历十月。平年是350或355天,闰年为384天。傣历始于公元638年。
四、傣族的医药卫生
傣医药作为一门知识,是傣族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傣族人民在和疾病的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汇积了丰富的民间药方,收集了上千种草药。其中《档哈雅》(医药书),是傣族一部重要的医学文献。
据文献记载:傣族迁到景永时,许多村寨因疫病死亡了很多人,唯独有一个村子,在景永坝头,不但没有人病死,而且个个身强力壮。他们开出了许多田地,生产发展得很快。一天,有个名叫波的牙老人上山摘野果,路过这个村子,看到村里的人个个都很健康觉得很奇怪,就问村子里的人:“你们吃些什么东西,为什么都身强力壮的?”村子里的人告诉他:“没有吃别的什么,只不过刚来的时候大家天天上山摘野果野菜吃,可能是这当中有什么原因吧。”
波的牙回去后把这一情形告诉了别的村寨的人,并劝大家不妨试试看,上山去摘野菜吃。大家都想把病冶好,便纷纷照波的牙说的去做了。经过一段时间,果真见效,疫病明显减少。波的牙注意从大家每摘回来的野果、野菜中挑出样品保存起来。以后只要村子里有人生病,他就依样找这些果、菜给病人吃,有的吃了病就好了,也有的效果不太明显,而换了别样的一吃就有效。就这样他慢慢地总结、积累经验,凡遇有人生病(当时主要是疟疾),就按不同类型的病分别给予治疗。逐步地疾病减少了,人们健康了,傣族群众就把波的牙称为“摩雅”,意思是会治病的人。从此就有了傣医。有了文字以后,才记载下来成为今天较完整的傣族医书。
《传统傣医学手稿》:傣族古典医学著作。记载了传统傣医关于医药、方剂、制剂方面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至今保存下来的有在贝叶上书写的“贝叶本”和用构树皮支撑的纸张转抄的“棉纸本”多种。这是中国医药遗产中的珍品,目前已根据这些手稿资料整理编写出版了傣汉文对照的《德宏傣药验方集》及《西双版纳傣药志》。
五、傣族的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个信仰南传佛教的民族,傣语称为“布塔沙散那”。它对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极深刻的影响。大约在公元6—8世纪传入傣族地区。在此之前,傣族先民信仰的是多神崇拜,亦即原始宗教。由于佛教的广泛传布,傣族地区佛寺十分普遍。送子入寺为僧似乎是天经地义之事,尤其是在西双版纳地区,男孩到了8—10岁几乎都要入寺去过僧侣生活。他们在那里学经识字,一般在1~5年还俗回家。傣文的大藏经号称八万四千部,大部分刻写在贝叶上,称贝叶经。其中有些是傣族僧俗根据佛教义加以发挥和补充的著述。
六、傣族的文学
民族文学:傣族人民有着蕴藏丰富的民间文艺作品,包括叙事长诗、寓言、神话、传说、童话等。许多著名的叙事长诗,如《召树屯与嫡木诺娜》、《娥并与桑洛》、《阿銮的故事》 等中外闻名。
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又名《南师巴塔麻嘎帕萨傣》。傣族创世史诗。内容包括开天辟地、人类形成,傣族先民的兴起、迁徙、定居的过程。其中有许多傣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传说,是一部研究傣族古代神话及社会的古籍文献。
史书:《泐史》原名《囊丝本勐泐》)(《西双版纳历代编年史》)。该书取编年体记录了傣族从1180年(傣历542年)傣族首领叭真入主西双版纳建立景金殿国始,止于1950年西双版纳解放的主要史实。该书有1947年云南大学刊印的、李拂一的译本,译名为《泐史》,翻译的是从1180年~ 1864年部分。1958年由张公瑾补译1844~1950年部分,名为《续泐史--西双版纳近百年大事记》。该书还有其他详简不同的译本。《泐史》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傣族社会历史的许多珍贵资料,是傣族重要的史书类文献。
七、傣族的戏剧
西双版纳境内有泰缅化的歌舞剧,腾龙沿边一带有汉化的傣族戏。歌舞剧都在较大的宗教集会中演出,例如车里宣慰街每年冬间的赕佛大会,一连三天晚上都有歌舞演出,剧情有历史故事,宗教神话,爱情,而行头化装则千奇百怪,用纸扎成龙、孔雀、龟、鹤、鹿、蚌等,彩画鲜丽。化装为美女的演员,把纸扎的孔雀分前后两段缠在身上,以两手捉翼而飞。化装为青年的演员,把纸鹿缠身上做鹿舞。大龟则用一个人伏在龟腹内、手脚即龟之四足,龟颈内有一机关;能使倏而伸长数尺,倏又缩回腹内,引得观众大笑。
傣戏:傣戏大约有二百年的历史。较早的剧目有《十二马》、《公孙犁田》、《昌少对唱》等。到本世纪初,盈江土司成立了第一个傣戏剧团,在上演原剧目的基础上,吸收、改编了不少京剧、滇剧剧目,同时吸收了它们服饰、道具、乐器等方面的成分,丰富了傣戏。傣戏一般人物不多,主要是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表演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内容短小精悍,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傣族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傣剧:傣族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潞西、梁河、陇川、瑞丽等县和保山地区的保山、腾冲、龙陵等县傣族聚居区。傣剧是在“冒少对唱”(男女对歌)、“耍白马”(逢年过节到各家祝福的一种歌舞)、“银海”(赶着牛表演的歌舞)等傣族民间歌舞的基础上,经过向云南花灯学习,发展为带有一定情节、人物的“十二马”、“布屯腊”(犁田的老汉)等歌舞和歌舞小戏,吸收 滇剧的剧目、表演、打击乐,逐渐形成的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傣剧的表演是在提炼本民族各种舞蹈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戏曲的表演技巧而发展丰富起来的,具有较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剧目有根据傣族民间传说和民间叙事诗改编的《帕罕》、《千瓣莲花》、《红莲宝》、《阿暖海东》、《郎金布》、《七姐妹》、《思南王》等;有根据汉族戏曲和演义改编的《三圣归天》、《王莽篡位》、《三下河东》、《穆柯寨》、《花果山》、《大闹蟠桃会》等;有按历史故事、传说编演的《沐英第一次征南》、《张四姐》等;有新创作的现代戏《波岩三回头》、《波过石的婚礼》、《金湖缘》、《国境线上》、《三丑会》等。较有影响的剧目有《布屯腊》、《陶和生》、 《娥并与桑洛》、《岩佐弄》等。
傣族文学作品大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关于开天辟地的最古老神话,在傣族群众中流传最广的是《布桑该与牙桑该》。至今,傣族人民仍然把布桑该与牙桑该称为“我们的祖宗”。关于开辟西双版纳、勐遮、易武,建立村寨,砍柴、修房等,都有一段段神奇的传说。在傣族地区,还广泛流传着 召玛贺、艾苏和艾西等聪明人的故事。这些理想化的人物,具有万能的本领和超人的智慧。
傣族诗歌,包括歌谣和叙事长诗两大类,傣族中有职业歌手或半职业歌手,傣 语叫做“赞哈”。
赞哈:傣族曲种。“赞哈”在傣语中就是民间歌手的意思,赞哈演唱是傣族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形式,形式灵活简便,一人一笛,随时随地可以演唱,被誉为傣族人民生活中的盐巴。传统曲目多为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也有艺人即兴编唱的猎歌、酒歌,如《召树屯》、《四棵缅桂花》、《贺新房》、《哈路教》等;新编曲目为《流沙河之歌》、《彩虹》等。赞哈对傣族民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演唱优美生动,塑造人物细腻委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们有即兴创作的才能,深受广大群众的爱戴和欢迎。
古歌谣,是傣族文学的萌芽,至今还以口头和手抄本形式流传民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云南)出版的《傣族古歌谣》中的许多短篇作品反映了傣族先民原始 时代的生活、劳动、思想和感情,例如《蜈蚣歌》描述人类通过实践逐渐认识了 客观世界;《打水歌》描述人类逐步改变自己的居住条件;《摘果歌》和《拾菌歌》等描述的则是人类的劳动生活。这些诗歌形式简单,节奏明快。
叙事长诗,是傣族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明珠。基本上可分三类:神话叙事诗,阿銮的颂歌,爱情悲剧叙事诗。神话叙事诗与神话传说的内容基本相似。关于阿銮的颂歌,数量极多。“阿銮”一词,据说来自梵文,指有本领的匠人。在傣语中 是指出身贫寒、意志坚强、本领高超、正直善良的英雄,或者是有福气、有本领的善良人。佛教徒则把这些故事说成是描述释迦牟尼转世的故事。阿銮故事中,有宣传佛教教义的成分,但整个内容远远超出了佛教思想范围,堪称傣族民间故事的总汇,内容涉及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阶级关系、道德、婚姻恋爱等。
随着佛教传入傣族地区,印度文化对傣族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吾沙麻里》,是由印度的一个小故事发展演变而成,《兰嘎西贺》的情节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相似,但主题思想、人物和故事结构均有变化。长诗加强了召朗玛对十头魔王的战争,成为反映社会生活、政治斗争与宗教斗争的巨幅画卷。
傣族佛教保存的经典甚为丰富,所译三藏佛典包括经、律、论中相当多的经典,还有不少藏外典籍。这些经典中有一部分是用傣文字母音译的巴利语写本,保存了小乘佛典比较早期的面貌,还有一部分是傣族僧人根据佛教教义加以阐发的著作,其中记录了许多关于傣族地区的历史、地理、语言、文学材料。西双版纳及孟连、耿马等地的经典大多刻写在贝叶上,称为“贝叶经”,其他地区多写在当地制作的构皮棉纸上。
八、傣族的音乐
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4类。
民间歌曲:傣族民间歌曲有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等。
山歌:多由青年在田野、山林独唱或男女对唱。有的表达爱情、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有的为即兴编唱。德宏地区山歌主要有“喊嘛”与“喊同卯” 两种。金平地区的山歌傣语称“珲卯骚”,由男女青年在夜间对唱,用玎琴伴奏,曲调多为宫调式,但在徵音上结束。另外,元江、景谷等地有风格不同的山歌。
叙事歌:包括“喊秀”(鹦鹉歌)、“喊吴哦”(叙事歌)、“喊暖轰”(流水歌 )、“桑烘”(凤凰情诗调)、“拽”、“索”、“森”等。喊秀为绿色的歌,是用以咏唱情诗或叙事诗的民歌,流行于德宏的瑞丽、芒市等地。曲调富吟诵性,与跟鼓调旋律相近,常由中、老年人在家中演唱。喊吴哦与喊暖轰流行于德宏瑞丽地区。前者富吟诵性,后者歌唱性较强,常用含有变徵音的羽调式。桑烘流行于西双版纳的古老诗歌形式,也是表达青年人真挚爱情的长篇抒情诗,有唱本流传。唱腔类似赞哈调,依字行腔,旋律较自由,可用玎、筚等伴奏,亦可清唱 。拽与索、森流行于孟连县边境孟阿地区。拽的音乐较抒情,速度稍自由,多用羽调式,演唱时常用弓弦乐器多洛伴奏。索的音乐较活跃,速度稍快,多用商调式。森的旋律性强,多为羽调式。演唱索与森时皆用弹拨乐器玎列伴奏。
悲歌:傣语称“喊细喊海”,包括“喊海”、“喊海赛篾”、“喊玎”、” 喊蹩“等,流传于德宏各地。喊海,傣语意为哭调,办丧事时由妇女边哭边唱。喊海赛篾,是在姑娘出嫁时母女相对哭泣而唱,歌词表现了母女恋恋不舍之情。二者曲调基本相同,音域不宽,旋律似宫音三和弦的分解,句尾的长音常用较强烈 的下滑音。喊玎,意为玎琴歌;喊蹩,意为口弦歌。演唱时不用乐器伴奏,多在忧伤时吟唱。
宗教歌:德宏地区有拜佛调、念经调、倒水祝福调等;西双版纳地区有拜佛调 、升和尚调、念经快调、念经慢调等。此外各地还有反映原始崇拜的祭神调,以及巫婆演唱的师娘调、跳柳神调和巫师演唱的卜卦调等。其共同特点是音调近于朗诵。此外,还有催眠歌、儿歌等。
歌舞音乐:歌舞音乐包括孔雀歌、打鼓调、十二马调、依拉恢、喊扎等。在年节、赶摆、喜庆时演唱,多用象脚鼓等打击乐器伴奏。
孔雀歌:傣语称”喊罗永“,流行于德宏地区,歌唱与孔雀舞表演穿插进行。音乐轻快活跃,多为徵调式。
打鼓调:傣语称”喊海光“,流行于德宏芒市、遮放一带,分跟鼓调(喊本光)及 跟鼓说唱调(喊盏光)两种,二者音乐近似,前者用宫调式,后者用徵调式;歌唱与舞 蹈穿插进行。
十二马调:傣语称”喊马细双“,流行于盈江、梁河等地。由12个男女青年腰间套上竹扎的彩色纸马边歌边舞,表现青年们在赶摆路上相遇对歌的情形,及每年12个月中的生产活动。曲调抒情,多为商调式。
依拉恢:是一种群众性歌舞,流行于西双版纳各地。每年泼水节赛龙船放爆竹时,人们载歌载舞,气氛热烈。唱词基本是3字句,音乐质朴,多由羽调式的三音列或四音列构成。
说唱音乐:主要流行在西双版纳及孟连等地。傣族人民在逢年过节、 建造新房、婚嫁生育、赕佛仪式等活动时,都邀请民间歌手到场演唱助兴。这种半职业性艺人在西双版纳称”赞哈“,在孟连称”窝甘“。各地流传的曲调有” 赞哈调“、”窝甘调“、”孟连调“等。由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伴奏乐器分别用筚、西玎,曲调与语言结合紧密,节奏较平稳,音乐结构基本是乐段的变化反复,唱词多押腰韵。由于唱词的结构较自由,故乐句数量及长短也不固定;乐器伴奏常与唱腔声部形成支声复调的关系。
戏曲音乐:傣剧是在傣族民间歌曲和歌舞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借鉴了汉族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段,流传于德宏、保山、临沧等傣族聚居区。傣剧包括多种男女唱腔,男腔多用羽调式,女腔多用徵调式。20世纪50年代以来,傣剧吸收了多种傣族民歌和舞曲,丰富了唱腔,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傣剧唱腔基本是上下句组成的乐段及其变化反复。由于唱词字数可多可少,因此唱腔乐句长短不一。过去,傣剧只用小堂鼓、锣、镲等伴奏,后逐步用了多种民族乐器及西洋 管弦乐器,组成新型的傣剧乐队。
民族乐器:傣族的民族乐器有属于吹奏乐器的有筚、葫芦箫 、竖笛、木叶等;弹拨乐器有玎琴、口弦等;弓弦乐器有西玎、牛角玎等;打击乐器有象脚鼓、光隆、光边、光邦、镲等。
芒锣:傣、佤、壮、景颇、德昂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云南、广西等民族地区。芒锣形体圆厚,用响铜铸成。锣面低,中心有乳头凸起。锣边有穿皮条的孔两个。演奏时,左手提锣,右手执槌击奏。也有将大小不同的录组成编芒,挂在木架上击奏的。多用于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
九、傣族的舞蹈
象脚鼓舞:流传于云南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和布朗族等少数民族中的民间舞。是一种男子自娱性舞蹈,因舞者身挎象脚鼓而得名。象脚鼓用芒果树或木棉树干挖空,蒙上牛皮制成,形如象脚。鼓有长短之分,长者1.7米左右,中长者1米左右,短者0.7米左右。长象脚鼓舞端庄潇洒,舞步缓慢,击鼓方法多变,鼓点节奏丰富;中象脚鼓舞稳重扎实,刚健有力,动作幅度较大,有甩鼓、转鼓、掖腿等技巧动作,短象脚鼓以灵活腾跃著称,有斗鼓、赛鼓等竞技内容。象脚鼓舞是云南省代表性舞蹈,凡盛大节日,舞蹈行列皆以象脚鼓领舞。
孔雀舞:傣语叫“戛洛涌”、“烦洛涌”或“戛楠洛”。是傣族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 ,流传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西双版纳被称为孔雀的故乡,在傣家人的心目中,孔雀又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因此,孔雀就成了傣族人民最喜受的民间舞蹈。在欢度泼水节期间,跳孔雀舞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届时,傣家人聚集在一起,敲起芒锣,打起象脚鼓,跳起优美的孔雀舞,欢度节日。孔雀舞最早是一种化装舞蹈,演员头戴菩萨金冠,脸覆金刚面具,腰间绑着用彩纸或花布扎成的孔雀,两手用线牵住孔雀的翅膀的尾巴,随着锣鼓的节奏做出各种优美的孔雀动作。后来,不用道具而舞,以象脚鼓、芒锣等伴奏。跳孔雀舞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非常普及,几乎每个村寨都有跳得较出色的。
花环舞:傣语叫“戛洞”,是青年人的集体舞蹈。主要流行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区。如今只在盛大的节日时才跳,已变成一种有组织的舞蹈表演。花环舞中的花环在长二米左右的竹篦上扎上鲜艳的花朵做成,舞时双手握住花环的两端,在移动步伐的同时,着重于花环的变化。并组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花环舞跳到极乐时,由一人指挥,舞者一起由慢板转入快板,有踮步、“顿错步小跳”等动作。
大鹏鸟舞:大鹏鸟舞,傣语叫“戛伦”。是傣族人民在盛大的节日里跳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主要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县一带。大鹏鸟舞矫健、粗犷,动作大而有力。舞蹈主要表现大鹏鸟与雨神搏斗的动作和不畏的气质。动作变换快速有力,造型时间较长“三道弯”舞姿棱角突出。如:出场动作一般是大跳接一个大的舞姿造型,表现大鹏鸟从空中迅猛疾下的气魄。多用爪式手型(手指张开成扇形)和掌式手型,这些手式加强了动作的力度。大鹏鸟舞的表演者只有一至二人。过去舞蹈时带大鹏鸟型道具和面具,现多已弃之不用,使舞蹈动作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鼓点异常丰富,鼓声深厚有力。
十、傣族的美术
傣锦:傣族生产和使用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纺织品。傣锦是以苎麻为原料的色织物,纹样为几何图案,用挑花方法织制。傣锦利用腰机织成。织幅不宽,长度也有限,以较细的苎麻线织成平纹作地组织,以较粗的苎麻纱经染色作彩纬织入。在平纹部分不起花纹,而在使用色纬时纬浮显色于织物表面。傣锦常使用小方块组成的菱形回纹。在大菱花纹转向时则往往又换用另一色的彩纬,因而在织物表面上常随菱形花纹的斜向转换而调换色调。色调要求和谐,以棕色和黑傣锦纹样色调配。傣锦用挑花方法起纹,织物表面出现大量的浮纹起花。整经后的经纱均绕于木辊上,然后穿入分经辊、线综,而纬纱卷于小纡管上。织布时可以将卷有经纱的木辊挂在架上,展开经纱,在经纱上已绘有花型,织锦时只需在提综时一梭按平纹织入,另一梭则在织入前先用挑花木片按花型挑起经纱,而后用双纬色纱一次织入双根有色纬纱。打纬则用打纬刀压紧纬纱。用这种方法不适于生产过宽过细密的织物,花型也不能过于复杂。傣锦质地坚牢硬挺,花型美观,多作被面或装饰用。由于傣锦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工艺美术装饰用品,也受到其他各族人民的喜爱。
十一、傣族的建筑
建筑艺术别具一格,尤以寺塔和飞架于江河上的竹桥最为有名。傣族的佛寺建筑精致、堂皇。寺庙中的雕塑和壁画既有南亚艺术风格,又显现出中原文化的影响,是傣族造型艺术的精品。佛塔的样式更是多种多样,有金刚宝座式、密檐式、亭阁式、金钟式等,塔也分单塔、双塔、群塔。群塔大都是中间为一大塔,周围是若干小塔,如盈江的曼勐町塔就有小塔四十多座,宛如众星捧月,直上云霄,巍巍壮观。
傣家竹楼:竹楼是傣族人因地制宜创造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傣族竹楼是一种全用竹子建造的二层楼房。上层住人,下层拴放牲畜。柱、梁和屋架结构用粗竹,围墙用竹片编织,剖开的竹子压平做楼板,门、窗也用竹子制作,屋顶盖茅草或葵叶编的草排。底层有的架空,用来饲养耕牛、舂米或堆放杂物,有的用竹墙围作粮仓或厨房。二层设堂屋和卧室供人居住,并在一侧或两侧设有外廊和晒台。屋顶坡度较陡,屋脊两端设通风孔。屋檐很低而且出挑深远,起遮阳避雨作用。廊下安装楼梯供人上下。傣家竹楼通风、凉快、清洁、明亮,又可以防备野兽的袭击,十分安全。
十二、傣族的
丢包:丢包不仅是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的一种传统活动,也是它们选择对象、寻觅情侣的一种方式。每当傣历新年来临之际,姑娘们就精心地用花布条拼制成一种多菱形的布包,包内装满绵籽,四角缀有花穗子,正中有一根60厘米左右的提绳,包上还绣有各色花纹。这就是姑娘们的爱情信物——花包。丢包时,男女各若干人分立在广场的两边,用包互相扔掷。凡接不到而使包落地者受罚,男的接不到,把袋里的钱输给女方,女的接不到,把身上饰物输给男方,男的取到了胜利品,排到家里陈列着,但并不就据为已有,第二天仍原件送还给女方。每年新春有一次宴请宾客丢包盛会。这一天,附近村寨的少女,都花枝招展极尽妍丽的装饰了来到广场上,总得有五六十人。每人提着一个棉籽包,由一个年长的做领队,提了一蓝鲜花,外客带着许多铜币到广场上应战,两阵对立,中间间隔不到五丈地。傣族姑娘们不等你阵脚扎稳,五六十个棉籽包便纷纷地投过来,当然大半数是落在地上,于是输了,一群女将争上来领赏,每人发给铜元三枚。再对阵,客方照样把棉包丢过去,她们接不到,每人送上一朵鲜花。这样,待铜元都输光了,鲜花也散完了,方始满足地放你会赴席。
泼水:傣族的浴佛节约当汉地的清明前后,又称为泼水节是一个富有青春意味的男女狂欢日。泼水节这天,村寨中的青年男女,一清早便群往山中摘取野花树枝,携到佛寺中供佛。中午,把一尊佛像放置院里,担清水来浴佛。浴毕,以水灌花。男女互以水溅泼为戏,等到遍体淋漓,然后相偕担水游行街中,遇到人便以水溅之,被溅的不论是土司头人或汉宫,都只报之以笑脸。在这一天被泼水在身上是一种吉利,所以人们都特意走到街上去让青年们戏泼,如疯似狂的嬉戏,直到街中水流成渠,始淋漓尽兴而归。
赛龙舟:每年端阳这一天,傣族都举行龙舟竞渡,比赛时,用平时航行江中的小木船,扎以花彩,每船由青年男子多人驾驶,在江而上作速度竞赛,数百里内的男女都收拾打扮在两岸围观,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优胜者会得到奖品。
火灯:火灯傣语叫“贡菲”。泼水节的夜晚,人们可以看见傣家人把巨大的火灯放入天空。放火灯是泼水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传说佛教传入西双版纳时,与原始宗教争夺传教权,佛教用火灯与原始宗教放高升比赛谁升得更高。比赛结果,火灯比高升升得更高,佛教取得了胜利,火灯便流传开来。后来,放火灯却变成傣家人的一种精神寄托,人们把钱和其他物品拴在火灯底部,让火灯把这些东西带到天上,同时把人们死后的灵魂也带到天上去。今天,傣家人又赋予放火灯新的内容,它是带着傣家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飞向天空。
火灯是用棉纸糊成的,一盏火灯要几百张棉纸才能做成。火灯的底部不糊,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